别再头疼了!寒假期间,这样引导孩子远离手机沉迷

  • 来源:家庭教育网
  • 博主:青少年叛逆教育中心
  • 日期:2025-01-18 16:58:59
  • 浏览次数:

别再头疼了!寒假期间,这样引导孩子远离手机沉迷

寒假悄然而至,众多学校已陆续为孩子们卸下了学习的重担,他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自由时光,普遍向父母投去了渴望的目光,希望手机不再成为被束缚的“囚徒”。

昨日,我那娇俏可人的女儿便以一种近乎祈求又带着几分挑战的口吻,轻轻掀开了这场“自由之战”的序幕:“放假了,我的手机能否不再成为你的‘俘虏’,你究竟要‘囚禁’它到何时呢?”这番话语,如同一粒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无独有偶,我的一位挚友亦在近日向我倾诉了相似的烦恼,她的孩子同样在手机问题上与父母展开了“拉锯战”。

有的孩子会缠着大人,用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睛问道:“我可以玩一下手机吗?”有的则更为激动,仿佛手机是他们应得的奖赏:“我都放假了,玩会儿手机怎么了!”家长对此的不同态度,往往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别再头疼了!寒假期间,这样引导孩子远离手机沉迷_www.hnlfjy.com.cn

别让“禁果效应”毁了亲子关系

随着寒假的到来,手机问题再次成为许多家庭的焦点。尤其是那些对孩子自觉性持怀疑态度的家长,面对孩子提出的“玩一会手机”的请求,往往会直截了当地拒绝。在他们眼中,孩子口中的“玩一会”,往往会变成无休止的沉迷。然而,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禁果效应”,它指的是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手。对于孩子来说,手机就像那颗被禁止的禁果,家长的明令禁止只会增加他们对手机的渴望。

学会拒绝,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们每位父母都力求做到最好,但有时难免会因为一些决定而感到愧疚。记得有一次,我非常严厉地指责并拒绝了孩子玩手机的请求,因为那时我觉得游戏会分散他的注意力,影响学习。但事后,当我看到孩子失落的眼神,心里便开始泛起一阵愧疚。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严厉了?假期里,孩子适当放松一下,真的无伤大雅。然而,过度放纵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它可能会让孩子更加沉迷于游戏。

有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难以启齿的时刻——拒绝孩子的某些要求。这虽然会让孩子感到失望、伤心甚至愤怒,但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要明事理得多。他们之所以对拒绝有过激的反应,往往是因为我们的拒绝方式过于简单粗暴,缺乏共情与解释。如果我们能在拒绝的同时,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与尊重,用平和的语气解释拒绝的原因,孩子往往能够更容易地接受。

做镇定的家长,为孩子筑起成长的边界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已然成为孩子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孩子社交的工具,也是他们窥探世界的窗口。然而,我们需要警惕的并非手机本身,而是孩子可能对其产生的过度沉迷。因此,我们既不能一味避免孩子接触手机,也不可放任其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最明智的做法,是为孩子设定清晰的边界,与他们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可以多花些时间,深入了解孩子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互动方式,与他们一同探讨如何合理利用手机这一工具,让孩子既能“拿得起”,亦能“放得下”。

为此,我为您精心提炼了两点建议:

其一,约法三章,与孩子共商手机使用规则。父母的角色并非高高在上的管控者,而是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的同行者。这份规则,不是束缚孩子的枷锁,而是让他们在边界之内,依然能感受到尊重与自由。寒假期间,不妨与孩子协商,制定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及使用规则,如每天不超过两小时,分段管理,每次不超过三十分钟;吃饭、睡觉、走路时,让手机远离视线;写作业时,让手机远离书桌……

其二,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孩子假期想玩手机,往往是因为缺乏更有趣的选择。因此,我们要帮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如运动、阅读等,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性游戏,或带孩子逛逛公园、博物馆等地。当孩子问出“妈妈,我能玩一会手机吗?”时,镇定的父母会放下手中的事,温柔地问:“你是觉得无聊了吗?妈妈陪你玩一会好不好?”瞬间,孩子便能感受到被关注,也会发现除手机之外,还有更多有趣的选择。

春节将至,我们更可以陪伴孩子度过一个有仪式感的春节,从年前的准备到年后的拜年,都让孩子参与其中,如打扫卫生、准备年货、装饰家里等。这些小事,都能让孩子的生活更加充实,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更多的滋养。

孩子的童年,若能被父母用心陪伴,手机自然会退居其次。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他们已然找到了快乐与充实,也就不再那么容易被虚拟世界所吸引。

-- 了解李锋心理教育中心 --

李锋教育通过心理素质培训拓展训练领袖能力演讲能力同步训练习惯养成感恩孝道激发梦想贫困山村体验等方面对孩子进行长达50天的训练培训,旨在让孩子有脱胎换骨的改变。从根本上建立孩子自觉学习,行为规范的健康模式,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