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早恋,父母不知道该如何引导?
- 来源:叛逆孩子教育学校
- 博主:青少年叛逆教育中心
- 日期:2020-12-26 17:29:44
- 浏览次数:次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会有疑虑,比如“我的孩子最近怎么这么奇怪,是不是早恋了”或者“为什么孩子回家越来越晚了,问他的时候还要遮遮掩掩”等。其实,只要父母留意,就能发现孩子那些异常的信号。
快过年了,甜甜妈兴冲冲地为13岁的女儿甜甜买了两套衣服,没想到女儿却一点儿也不喜欢。甜甜妈还发现,最近半年女儿特别“臭美”,每天早上久久地霸占着卫生间,对着镜子把头发梳了又梳,而且特别爱换衣服,上午一套下午一套。
此外,甜甜好像特别喜欢和班上一个叫阿坤的男生一起玩,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口头禅几乎变成了“阿坤....”“有一次,阿坤......”。甜甜妈不禁暗自担心:女儿为什么经常把这个男孩挂在嘴边?她不会是早恋了吧?
有的父母也许会说,这不可能,我家的孩子很乖,不可能早恋的。其实,青少年早恋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及化,部分学校甚至高达80%。也许你的孩子表面看起来很乖巧、很听话,但是,有没有早恋,这就不太好说了。那么,到底要多早才能算作“早恋”呢?
一般认为早于大学时期 (约18岁)的恋爱就会被列为早恋。
关于什么样的程度才算早恋的问题,很多父母也许会认为,产生对异性的爱系就算是早恋了,这种说法显然不科学。青少年对异性的爱慕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这种模糊不清的感情一旦爆发, 往往会在现实生活面前碰壁,从而给他们尚稚嫩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困扰。
处于早恋之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这些反常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现在的少男少女们真的是跟以前大不一样了。不管家长、学校怎么回避,怎么阻拦,“早恋”还是阻挡不住,有时反而弄巧成拙。
那么,早恋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怎么青春期的孩子都像商量好似的踏入了“雷池”呢?除了“荷尔蒙”方面的原因,我们按早恋原因划分为几个类别:
1.模仿型
现在的影视剧、网络、报刊中充斥着大量的情感信息,对性生理已经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于是有很大一部分青少年就不自觉地产生了这种模仿心理。还有一种比较重要的原因,青少年总是希望自己的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 所以当同龄人中,特别是同班、同龄群体中有恋爱的现象出现时,青春期的孩子就会去模仿。
2.爱慕型
这类现象相对于前面那几种来说,就属于比较成熟的类型。有的青少年是因为爱慕对方的外在仪表而产生的早恋,有的是因为爱慕对方的能力和品性而产生的早恋。虽然这时候的孩子还不能理解恋爱和婚姻的全部内涵,但是这时候他们的性意识已经超越了朦胧的阶段,开始对爱情有了自觉的追求。
3.好奇型
青春期少男少女们对异性都会冒出无数个疑问,然后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他们想要去了解异性的世界,试图探寻异性的奥秘,在这种倾向的驱使下,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于是开始试图和异性“交往”,这有点儿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游戏。
4.补偿型
很多青少年在家庭或者学业上受过挫折或者创伤,就想通过异性来排遣这些负面情绪。比如有的孩子从小父母离异,心灵留下了创伤;有的孩子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少亲情和家庭的温暖;有的孩子则因为父母脾气太粗暴,而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和理解....当这些负面心理变得强烈的时候,这些孩子就极其渴望倾诉,希望有人给自己一些情感的慰藉。这时候,早恋就随之产生了 。
需要提醒的是,进人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对异性同学感兴趣,希望接近、交往异性同学的心理是十分正常的。作为家长,不应把早恋看作十分邪恶的事,不应把早恋与品质恶劣、不求上进等同。
诚然,早恋对刚刚进人青春期的孩子利少弊多,但家长切不可强行打压,非打即骂,这样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适当进行疏导,在尊重孩子感情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处理好理智与冲动、友情与爱情、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关系,才是万全之策。
-- 了解李锋心理教育中心 --
李锋教育通过心理素质培训、拓展训练、领袖能力、演讲能力、同步训练、习惯养成、感恩孝道、激发梦想、贫困山村体验等方面对孩子进行长达50天的训练培训,旨在让孩子有脱胎换骨的改变。从根本上建立孩子自觉学习,行为规范的健康模式,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