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不适当的教育,该停停了,缺乏灵魂的教育毁孩子一生!

  • 来源:家庭教育网
  • 博主:青少年叛逆教育中心
  • 日期:2023-06-09 11:39:33
  • 浏览次数: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的讲话引起了很多家长的思考,面对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节奏非常重要。

对待你的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走路一样。时不时地停下来等待,这只小蜗牛需要父母耐心的指导,也需要及时的关注,才能找到节奏,活出自己的精彩。

针对这一教育问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给出了痛苦的建议:家长应该停一停,让孩子和“灵魂”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不要破坏孩子。

 家长们,不适当的教育,该停停了,缺乏灵魂的教育毁孩子一生!_www.hnlfjy.com.cn

新时代的快速生活环境下,很多父母只追求学习速度和成果,忘记了他们孩子可能根本无法跟上这一事实。

例如,为孩子报各种各样兴趣课,只休息一天,让孩子们感到紧张。其实,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忙碌的时间表,而是家长密切关注的学习过程。

最重要的是教育要适当,但是现在很多学校都认为“结果就是一切”,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样的暗示下,自然而然地就会认为一切都要为结果而努力,这种想法其实会给孩子和家长都造成一定不同程度的焦虑和压力。

 家长们,不适当的教育,该停停了,缺乏灵魂的教育毁孩子一生!_www.hnlfjy.com.cn

其实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

一个优秀的孩子,会弹钢琴、又会跳舞,还会画画,学习成绩还好。

长大了,读初中了也什么都会,每次考试前几名,考上重点高中,高考又成为状元或者前几名,考上国外或者国内最好的大学。

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几年以后读研究生,在读博士。

你看,父母也荣耀了,感觉孩子很优秀,不到45岁就是副处级干部,不到50岁就是正处级干部了,见到亲戚朋友、同学、家人逢人便说孩子有出息。

然后,不到55岁他就进监狱了。

父母这个时候还流着一行老泪:“我的孩子怎么会出现这个情况?!”

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想要的吗?

当年我们追求分数、琴棋书画、那么多才干......我们就要思考了,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

我们的教育缺乏灵魂的东西,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什么是教育

有一门科学,叫教育,但人人都可以来谈教育。假如我们谈哲学、数学、物理,我估计非专业人士是没有发言权的。

所以,教育是最贴近老百姓的科学。教育专业人士、非专业人士、一窍不通者,统统可以用教育来作谈资。

人们怎么谈教育呢?大多以个案、自我立场、周围教育现象或者自我经历为由头,大谈特谈。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拷问一下自己,你知道教育,究竟知道教育的什么呢?

正如有个哲学家问的问题:“你知道伦敦,那你知道伦敦的什么呢?”

很多人挂在嘴里的论调就是让教育回归本质、回归本真。

那究竟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呢?有哪些本质呢?估计不清楚。

网上答案是:“教育本质是指教育的内在要素之间的根本联系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这种语言十分标准,但对于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人来说基本不看。我敢打赌,多数人都不会把这句话读完。

看完了也基本等于没看一样,“内在要素”不懂是什么,“社会活动”也不太清楚指哪些,“根本联系”和“根本特征”等于回到问题的本身。

教育肯定是涉及人的事。在人的生长、成长过程中,那些关键的、不能忽略的要素就是教育本质。

赢在或者输在起跑线是不是教育的本质?不是,人犯错是不是教育的本质?也不是,失败或者成功了是不是教育的本质?还不是,分考差了呢?依然不是,早恋呢?都不是。

 家长们,不适当的教育,该停停了,缺乏灵魂的教育毁孩子一生!_www.hnlfjy.com.cn

适合就是最好的教育

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的指向。

现在某些学校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都是这样的无聊、矫情的语言,这样就能把教育做好了?

不要今天看到我们校园门口上写着“热烈祝贺某某成为文(理)科状元,考上清华、北大”,就以为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功。

我刚才说了,孩子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性。

一个孩子为什么有价值?因为他有可能性,他有无限的可能性。

所以我的结论是:

第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指向。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现在喜欢画画、喜欢弹钢琴,他今后就一定是个艺术家,可能他今后从事的工作和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有无限可能性。

看一个孩子成绩不行就开始下定论,说孩子今后是擦皮鞋的或者将来没有出息,哪有这样的教育呢?

现在好多名校干什么事?

名校选孩子读书,因为优质教育资源有限,选择名校的人就多,于是名校就有资格来进行筛选。

从事物的发展的规律来说是对的,但是从做教育的角度来说又是错的,选择人的教育叫“伪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这些名校还要考试入学,两科语数,小学低于198分,没有特长,一律不能录取。

我所在的学校收的是几十分、120分左右的孩子,我们一样要把他们教出来的。

摒弃浮躁、功利,回归教育规律

潜心是一种境界。现在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手段,学这样、学那样、考状元、读名校都是脸面的问题,就是当成一种手段。

一旦用孩子的成长来满足我们成年人的某种欲望或者需求,我们的教育一定出问题。

现在初中老师布置作业,孩子晚上11、12点基本做不完,高三就更不说了。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孩子,他的成长规律是怎么样的?

这些孩子在深夜11点到凌晨3点之间,尤其是1点到3点之间,脑垂体分泌两种很重要的激素,一种叫性激素,一种叫生长激素。

如果老师懂了这个规律,那布置作业的时候,最迟10点半让孩子必须入睡。因为孩子入睡两个小时以后才可能进入深睡状态。

我们现在遵循这些规律了吗?没有,不管,使劲学,为了分数、为了技能、为了才干。

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现在他所学的,他的才能,他的分数,不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不适合他的学了没用,一定要学这个孩子内心喜欢的东西。

教育的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教育怎么做呢?这个问题也是教育的哲学思辨。没有分数(检验)的教育是不成立的,只谈分数的教育肯定是有缺陷的,这就是哲学。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哲学家是怎么看待教育的,最经典的亚里士多德的原话“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中庸,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总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为上。

我个人认为中庸才是人生、乃至做教育的最好的哲学,就是说我们做教育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要不够,就这么简单。

什么叫过头?现在我们就做过头了,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改,改得我们老师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领导也不知道怎么布置工作了。学校教育成了这样子就是过了头,忘记了还有教育规律,还有教育自身内在的东西。

第二个,“可能”是指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现在他所学的,甚至他的才能,他的分数,不能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但是他现在又必须要分数,所以他又必须要勤奋学习。我个人认为这些都不能丢,这样才能够确保未来的可能性存在。

所以这里面有个适当,“适当”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孩子。

不要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琴棋书画什么都学,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

你是博士,说博士的儿子就要比别人学得多一些,这样思考问题就错了,不适合他的学了没用, 一定要学这个孩子内心喜欢的东西。

-- 了解李锋心理教育中心 --

李锋教育通过心理素质培训拓展训练领袖能力演讲能力同步训练习惯养成感恩孝道激发梦想贫困山村体验等方面对孩子进行长达50天的训练培训,旨在让孩子有脱胎换骨的改变。从根本上建立孩子自觉学习,行为规范的健康模式,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