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我还在打拼,15岁的孩子却成了“低欲望”啃老族,拿什么来拯救?

  • 来源:家庭教育网
  • 博主:青少年叛逆教育中
  • 日期:2023-08-10 11:30:35
  • 浏览次数:

孩子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他一直在反映父母的声音和信息。从根本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

父母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会传递到孩子身上。所以教育的本质,不是“他我教育”,而是父母的自我学习和修行。

 45岁的我还在打拼,15岁的孩子却成了“低欲望”啃老族,拿什么来拯救?_www.hnlfjy.com.cn

最近,听到一位孩子马上就要参加中考的爸爸吐槽:

“别人在备考,我们在摆烂。我儿子快15岁了,天天在家刷手机。

实在看不过去后,我用自己45岁重新创业的事来激励他,结果儿子一句话就怼了回来。

他说自己不出门,也不干啥坏事,就只刷会手机,这是不给爹妈添堵,不给社会添乱,是在奉行低碳生活。”

话一说完,我们几位家长都被他儿子的脑回路笑到岔气。

这位爸爸继续恨铁不成钢地说:

“我们那个年代的青春期,又热血又追梦的,怎么这一代的孩子,又没冲劲又颓废?我现在都不想管他了,免得一说话就想骂他。真不知道后面该咋办?”

《与青春期和解》中写道:“亲子关系中出现问题和冲突,父母先做出改变,破局的可能性才能更大。”

问题在孩子,答案在父母。

 45岁的我还在打拼,15岁的孩子却成了“低欲望”啃老族,拿什么来拯救?_www.hnlfjy.com.cn

解清疑惑前,我们先看看这两个事件,希望可以给我们以反思:

01

孩子为何成为了

低欲望啃老族

 

最近听到的两件事让人感叹: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败,并不是孩子叛逆、厌学、沉迷手机,也不是孩子出现抑郁、焦虑、社恐等心理问题,而是父母省吃俭用,一路“鸡娃”,把孩子送进了大学名校,没想到孩子毕业后却成了“低欲望啃老族”!

一个是发生在上海的真人真事:

父母都是211高校毕业,事业也不错。为了照顾孩子,母亲辞职当了全职太太,后来孩子也考上了211高校。但没想到的是,孩子毕业后不愿意工作,嫌父母没有找路子给他找轻松的工作,羡慕母亲不工作的状态,认为家里的房子将来肯定是自己的,卖个几百万足够在一个三四线城市快活一辈子。

一个故事来自新闻报道《儿子名校毕业后,我和老公的灾难来了》。

父母在二线城市生活,辛辛苦苦把儿子送进了广州某重点高校。儿子毕业后找工作、考公务员屡屡受挫,后来就变得消极了,虽然也说要找工作,“不过是间歇性发誓,然后持续性躺平”。但日常开销却大手大脚,说不能在同学那里丢了面子。父母本来已快到退休年龄,打算享受生活了,无奈又跟原单位续签了返聘合同,继续打拼。

一桩桩、一件件令人痛心,更令人深思。你可以说这样的孩子没有出息,不知感恩,你也可以为他们父母的辛苦付出感到不值,为他们父母现在的遭遇扼腕叹息,但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

恰恰是这些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了这个样子,他们现在所承受的,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曾几何时,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对孩子心理、性格、良好习惯的培养;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却忘记了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和分享……

正是当初的因,造成了今日的果。所以最应该反思的,还是这些孩子的父母: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何以培养出了一个“废柴”?

 45岁的我还在打拼,15岁的孩子却成了“低欲望”啃老族,拿什么来拯救?_www.hnlfjy.com.cn

02

孩子成废材

父母应深思

 

张先生在德国旅游期间,一次带着儿子去沙滩上玩儿,看到旁边一位德国妈妈在躺椅上看书,而她的儿子抓起一把沙就往嘴里塞。

张先生看到这一幕,急忙去提醒那位妈妈“你儿子在吃沙!”可是,那位妈妈看了

一眼儿子,却一脸镇定地对张先生说“那又怎样呢?”

张先生对德国妈妈的反应感到愕然。那位妈妈告诉张先生,等孩子自己尝过沙子的味道之后,自然就不会再去吃了。

其实不仅是张先生,我相信很多家长看到这一幕都会立马去阻止,而德国妈妈的做法却更值得我们认可。

为什么?

专家李子勋说过:“人性教育,才是教育之本”。

人生本来就是充满缺憾的,成长中的孩子,更是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作为父母,允许孩子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这个过程中,杜绝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把爱的自由给予孩子,才是送给孩子最大的礼物。

不论是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儿,还是已经长大成人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盲目地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儿,本质上也是在渴望养出一个没有缺点、完美的孩子。然而,完美的孩子本身就是一种违背人性的教育。

当我们对人生问题深入探索就会发现,教育的本质就是一场自我修行,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

爱孩子的前提是看见孩子,而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当你对孩子问题感到焦虑或担心,那是你的内心还没有完全地接纳自我,没有看到真正的自己。

同样的道理,只有当你学会了与自己的内在小孩相处,你才会与你的外在小孩相处。

父母是看见孩子的那个人。如果没有能力看见孩子也没关系,至少不要以爱之名捆绑孩子,给予孩子爱与自由。

 45岁的我还在打拼,15岁的孩子却成了“低欲望”啃老族,拿什么来拯救?_www.hnlfjy.com.cn

03

教育孩子

靠的就是自省

 

我们对人生问题深入探索就会发现:

当你没问题了,整个世界的问题就结束了。

如果我发现世界是有问题的,那一定是我还有问题。

当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纳这个世界的时候,那说明我的心还没有实现它自己的圆满。

看到世界是圆满的,只是见证自己内在圆满的一个结果。

如果我在孩子问题上,存在着焦虑、担心或要求,那一定说明我的内心还深藏恐惧、狭隘的见解、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等无明之相。

无论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只要我还痛苦、焦虑或担心,就一定没有看破生命的幻象,没有看到存在的真相。

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结果,内在世界给予外在世界美好的能量。

教育是一种自省的途径,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

-- 了解李锋心理教育中心 --

李锋教育通过心理素质培训拓展训练领袖能力演讲能力同步训练习惯养成感恩孝道激发梦想贫困山村体验等方面对孩子进行长达50天的训练培训,旨在让孩子有脱胎换骨的改变。从根本上建立孩子自觉学习,行为规范的健康模式,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